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叁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以此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物能够实现稳产保供。
智慧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着力点,对农产物的稳产保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久之前,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对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以及《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为《行动计划》)。我国智慧农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重点任务又该如何推进?记者为此展开了深入采访。
聚焦智慧农业大面积推广应用所面临的难点与卡点
在山东汶上县苑庄镇演马村,冬小麦呈现出喜人的长势,田埂旁,一座智慧监测平台格外引人注目。去年,苑庄镇投入460万元建设了智慧化农业基地,通过农田微型气象站、土壤墒情传感器、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等高科技设施,能够对空气温湿度、虫情、土壤墒情等数据进行全天候的精准监测。“种地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种粮大户荣维振向记者表示,在智慧农田里种植庄稼,一个人就能够管理上千亩地,节水约1/3,今年秋收时玉米亩产增加了约200斤。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智慧农业的政策体系,大力支持建设创新应用项目,智慧农业建设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加速智慧农业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农村部支持建设了一批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深入开展国产化智慧农业技术的中试熟化与推广应用工作。今年新增建设项目19个,累计支持建设项目已达116个,为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提供了信息化的解决方案。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非农产业的1/4左右,比较效益相对偏低。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改变大水漫灌、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借助智能化手段实现精准化生产,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关键技术装备以及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智慧农业大面积推广应用面临的难点和卡点问题,农业农村部研究起草了《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
力争到2030年,智慧农业在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广泛应用
“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渝阳介绍说,利用机器视觉与础滨算法模型,可以实现对田间微小害虫的精准识别和测报,并且能够对虫害发生趋势进行研判和预警。在浙江兰溪市,杨梅产业与数字孪生、卫星遥感、础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杨梅产业的智慧升级。
从全国范围来看,一批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技术模式正逐步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场景。随着农(牧、渔)场智慧赋能计划的启动实施,一个个智慧农场、牧场、渔场逐渐落地生根。
《指导意见》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效能为目标,加速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通过着力破解信息感知、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各环节的瓶颈问题,能够大幅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的动能。”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从时间表和路线图来看:力争到2030年,高端传感器、关键零部件、成套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能够取得重大突破,智慧农业标准体系、检测制度基本建立,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国产化技术装备实现大面积推广,智慧农业在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5%左右。预计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全面突破,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全方位、全链条实现数字化改造,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40%以上。
从具体任务方面来看:《指导意见》围绕全方位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加力推进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和先行先试、有序推动智慧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等领域提出了13项重点任务。
针对任务中提到的“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重点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建设,通过强化政策创设、推动机制创新、集中用好各类支持措施,打造智慧农业发展高地,探索形成区域性的整体解决方案。数据是智慧农业的核心要素。立足产业发展需要,我国将加快制修订一批智慧农业共性关键标准与通用技术规范,建立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检验检测制度,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数据管理和交易制度,培养一批符合产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
健全技术、服务、金融等政策支持体系,确保取得可感可及的成果
最新数据显示,智慧农业的科技支撑力度不断加大。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已累计支持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34个,初步建立了智慧农业创新体系,作物表型高通量解析、土壤现场快速测量装备、大型农业通用型机器人化作业平台等多项技术取得突破。智慧农业标准体系也在不断健全完善,新增立项相关行业标准17项、发布实施6项,推动建立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检测中心。为了打通信息化入乡到户的“最后一公里”,农业农村部持续开展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今年超过4000万人次接受培训,9年累计培训超过2.7亿人次。
“《行动计划》是对《指导意见》的进一步具体化和行动化,确保能够取得可感可及的成果。”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瞄准农业农村生产管理面临的难点问题,农业农村部部署实施叁大行动。
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通过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共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开发一批基础模型算法,强化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底座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行动,赋能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一批智慧农(牧、渔)场,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智慧农业示范带动行动,支持浙江省先行先试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支持科研院校持续推进智慧农业技术模式迭代创新,探索推广智慧农场技术模式。
当前,农业农村部已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健全完善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工作机制。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加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支持将智慧农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纳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社会投资等有序参与建设。同时,及时总结推广相关典型经验和先行先试创新做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